严守两个不突破的行为更加自觉,争当政治坚定的明白人。
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,紧盯六稳六保要求,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。坚持以市场化思维运营乡村资源资产,培育市场主体,引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,以人才连接乡村与市场,让人才扎得下根、干得出彩。
坚持发展为要,保持经济较快增长。加强医教协同培养,实现每千常住人口执业(助理)医师数达2.67人。沈 迅 蔡侯友 摄着力产业体系构建 深入实施产业兴市战略牢固树立大平台、大企业、大产业理念和全产业链思路,实施招大引强行动,完成产业投资2100亿元以上,实现产业和工业投资占比提升至40%、25%以上,推动重点产业全链条、集群化发展。强化双绑利益联结,实现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。坚持环境为先,全力擦亮生态品牌。
全市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7%,达到1600亿元,力争实现2000亿元。实施电网规模倍增计划,建成以5座500千伏、15座220千伏变电站为骨干网架的安全稳定电网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39所、普通高中学校64所。
2月20日下午,昭通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后,市人民政府随即召开2022年首场新闻发布会。第二,建立协作共赢的现代产业体系。二是大力实施235铁路工程。就是环境、生态、发展三个大变样。
大企业是主体,就是瞄准世界500强、中国100强、行业100强,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大企业,力争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户,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超过3家。实现每千常住人口执业(助理)医师数达到2.67人。
站在历史的交汇点,市委、市政府以高度的政治站位,提出了打造双百大城市的发展目标,到2025年昭通中心城市常住人口达100万人,建成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,城镇化率达 50%以上。三个增长就是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 40%以上,其中:产业到位资金占比达到 40%以上,工业到位资金占比达到 25%以上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(社区)达94.2%。多渠道筹集资金32.04亿元,协调落实横向生态补偿资金1.4亿元投入保护治理。
今年是农历虎年,我们将卯足虎劲,推动实现宜昭二期、都香、西环、青水高速公路全线通车,开工建设沿江、永盐等5条高速公路,持续抓好渝昆高铁、叙毕铁路援建,加快推进水富港扩能改造二期、昭通机场迁建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,启动建设昭通四环暨G247大关南至鲁甸鸭子塘段、G352北闸至鲁甸段构成的产业大道,加快推进永雷、绥水、串珙高速前期工作,力争开工建设S301码口至巧家段,推动交通强市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。今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强调着力产业体系构建,深入实施产业兴市战略,明确未来五年产业发展目标,要求加快发展高原特色产业、全力推进工业倍增计划、扎实加快服务业发展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,实现产业全链条、集群化发展,打造昭通高质量发展强大动能。五是实施积极就业创业激励措施,引导13067人回乡创业。四是大力实施127民航工程。
定期召开常委会、常务会、专题会、现场会、督导会等推动保护治理。完成金沙江向家坝、溪洛渡、白鹤滩3个电站库区高等级航道和3个翻坝转运设施建设,推动横江复航,航道通航里程达600公里,实现通江达海。
一是大力实施21811公路工程。一个目标就是产业项目落地转化投资 100 亿元以上。
请问下一步在落实交通强市战略方面,我们有哪些打算?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和开: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。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孔令影:感谢记者朋友对昭通教育卫生事业的关心和支持。第四,统筹配置优化公共资源。(实录由昭通市委宣传部收集整理)。二是投入保障前所未有。云南日报社昭通分社、昭通日报社、昭通广播电视台等9家媒体参加了新闻发布会。
一、关于投资工作。加快推进职教中心二期建设,打造以职教中心为龙头、市县职教一体化发展新高地,实现中职在校生突破7.5万人。
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2000所,力争水富市2023年、绥江县2024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验收。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、外出就医负担重等问题,将重点从三个方面持续推进:一是加快推进滇东北区域医疗中心建设。
请问新一届政府在解决教育公平,提供医疗资源,服务方面有什么具体的安排。在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方面,在昭阳区、鲁甸县、彝良县建设3个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示范村庄,为乡村振兴打造可借鉴、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典型样板。
对已经签约的项目,全力做好服务保障,尽快落地投资,形成实物量。进一步完善市级领导挂钩重点项目制度,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。昭通历来重视保护治理工作。去年,市级层面印发了项目工作3个文件,对项目、招商等工作作了制度性安排,通过4次项目集中开工、2次红黑榜考核和2次现场观摩大比武,全市上下大抓项目、大抓产业、大抓招商、大抓保障的氛围更加浓厚。
市委市政府决定每月调度两个专项行动工作推进情况,企业和群众有什么困难问题或者意见建议,都可以到相关部门反映,我们一定认真收集梳理核实,及时帮助解决。市委、市政府的初步考虑是一个目标、两大行动、三个增长。
三是大力实施331水运工程。我们将秉持政府围着企业转,企业有事马上办的服务意识,当好有呼必应、无事不扰的店小二,大力推行一颗印章管审批改革,持续优化提升市民之家服务质量。
紧盯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全产业链打造,加快粗制品向优质食品级终端转化,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提升至2.5∶1。改造普通国省道1050公里,新改建农村公路2.26万公里,实施安防工程1.1万公里。
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坚持优先发展教育,全市的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。二是流域鱼类资源恢复增长,从36种增加到42种。一是统筹经济发展一盘棋,坚定不移强基础、育产业、兴城市,不断提升经济发展动能。一是重视程度前所未有。
完成2100亿元投资,再建800公里高速公路,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600公里,实现县县双高速,硬化1万公里农村公路,实施1万公里安防工程,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70%。2021年,全市农业综合产值突破1000亿元,规上工业总产值达668亿元,实现旅游总收入243亿元。
建立完善前期、在建、新开工、重点4个项目库。滇东北区域医疗中心作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,规划设置了5000张床位,开设肿瘤、心血管、神经、呼吸、创伤五大专科,总投资达63.06亿元。
六是打造镇雄建工、盐津厨师等昭通特色务工品牌。对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行为,将严肃查处,切实维护企业和群众的合法权益。